正餐如何借餐饮系统就外摆、外宴打开增长新空间?

2025/07/30

当下的餐饮行业,正站在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十字路口。宏观经济环境下,消费降级的趋势悄然显现——有消费者算过这样一笔账:一次火锅的花费,可能相当于一个月的粮油钱;一场电影票钱,能买五斤猪肉;一次打车费,抵得上一个月的公交开销。这意味着,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性价比,花钱更谨慎了。与此同时,禁酒令政策也让依赖酒水消费的正餐企业面临营收压力。

但挑战中总有新机。消费行为的变迁,本质上是需求的升级——人们对餐饮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吃饱”,更追求“吃好”“吃得方便”“吃得有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餐饮人开始跳出传统门店的局限,用外摆、外宴等新形式拓展生意,而天财商龙餐饮系统的加持,让这些新尝试更高效、更可控,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政策给力、协会助力外摆经济正当时

做任何生意,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如今,餐饮外摆早已不是“违规占道”的代名词,而是得到了政策与行业协会的双重支持。

从政策层面看,多地政府已明确出台措施支持餐饮外摆经营。简化审批流程,让商家不用再为繁琐的手续发愁;放宽经营限制,允许在规定区域、时段内开展外摆;部分地区还提供补贴,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这些政策如同“定心丸”,让餐饮企业敢于迈出拓展的脚步。

行业协会也在积极行动。当前,多地餐饮企业协会主动为外摆经济“站台”,通过政策协调帮助企业对接政府资源,通过资源对接为商家牵线合适的外摆场地,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外摆经营秩序,避免恶性竞争。有了政策托底和协会助力,再配合餐饮系统的数字化管理能力,餐饮外摆从“单打独斗”变成了“抱团发展”,路越走越宽。

从星级酒店到街边门店外摆生意有多火?

政策东风起,先行者已尝到甜头。近期,不少餐饮企业,甚至包括五星级酒店,都加入了“外摆大军”,用亲民的价格、优质的菜品收获了超高人气。

在南通,南通大饭店的“星厨亲制出摊”成了市民追捧的热点。星级厨师亲自掌勺,把酒店里的精致菜品搬到街头,让大家花小钱就能享受星级待遇。在河南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的夜市摊更是火爆——小龙虾、卤肉、烧鸭等家常菜品,价格亲民到让人惊喜,一开张就排起长队。酒店总经理表示,从7月2日开始出摊后,场面火爆超出预期,工作日的日营业额能增加1-2万元,外摆收入甚至占到全天营业额的20%。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用“平民价格”提供“五星品质”。就像某五星级酒店厨师长说的,外摆菜品以家常为主,回头客特别多。大家来这儿,不仅是为了吃顿饭,更是为了用实惠的价格体验平时舍不得尝试的优质菜品。外摆的时间也很灵活,上午10:30-13:30、下午16:30-20:00,覆盖了午晚两餐的高峰时段,精准对接了消费者的用餐需求。

想做外摆?先行者的这些做法,值得抄作业

看着别人的外摆生意红红火火,不少餐饮人可能会问:到底该怎么做?其实,先行者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经验,从经营方式到成本核算,都有明确的路径。而餐饮系统、厨房管理系统、餐饮供应链管理系统等正是这些经验落地的重要支撑。

经营方式:因地制宜,覆盖全时段。外摆不是简单地把桌子搬到门外,而是要根据场地和客群设计模式。有的商家利用门店外的区域直接外摆,有的在窗口设置外带档口,还有的拓展“外宴到家”服务,满足家庭聚餐、小型宴会的需求。

时段上更是细分到了“早午晚夜”。早市6:00-9:00,瞄准上班族、学生和老年人,提供能“急拿急走”的标准化早餐;午市11:00-14:00,聚焦写字楼人群,主打15-30元的性价比套餐,兼顾家庭用餐需求;晚市17:00-20:00,结合露天环境营造氛围,吸引家庭和朋友小聚;夜宵21:00-次日3:00,则主打社交属性,满足年轻人夜生活需求。

场地选择也有讲究。早市选在社区出入口、地铁周边;午市瞄准商务区、产业园;晚市和夜宵则适合居民区周边、商业综合体广场或文旅街区,精准匹配不同时段的客群。

销售模式:灵活多元,兼顾效率与体验。销售上,既有“现炒现售”保证新鲜,也有“预制销售”提高效率,还能结合“线上+线下”——线上通过社区接龙、小程序预约自提,线下现场分售,让消费者怎么方便怎么来。

价格上,不少商家采取“分售”模式。荤菜10元/份,素菜8元/份,简单明了,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收款则用个人微信二维码,便捷高效,适合外摆的快节奏场景。而这些销售数据的实时同步、订单的高效处理,都依赖餐饮系统的后台支持。

成本核算:精细管理,算清每一笔账。外摆生意要赚钱,成本核算是关键。天财商龙餐饮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专门建立了“外摆档口”,从物料报货、入库、存放、使用到盘点,全流程独立管理,确保数据清晰。

核算时,有几个基础要求必须满足:系统信息及时维护、前端入单准确、原材料区分清晰、入库精准、做好菜品成本卡、定期盘点。如果能明确外摆菜品的销售数量,还能做档口毛利分析,精准知道哪些菜赚钱;即使不能,也能通过系统查看档口实际毛利率,为调整菜品提供依据。这正是天财商龙餐饮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优势所在:让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可追溯、可分析。

数字化让外摆生意更高效、更省心

做好外摆,光靠人工不够,还得善用数字化工具。从支付到会员管理,从数据统计到评价收集,工具能帮商家省不少事,还能提升经营效率。

支付与会员:一键搞定,提升复购 

支付环节,工具能实现“简洁但不简单”的体验。比如,多样的储值方案在支付页面直接显示,方便顾客快速储值;顾客支付时一键授权就能成为会员,自动拉取昵称和手机号,省去短信和注册成本;小程序内还能引导关注公众号,沉淀私域流量。系统还会默认选中最优惠的优惠券,让顾客感受到实惠,提升支付满意度。

评价管理:数据化服务,及时改进 

支付后,系统会延迟推送评价消息,商家可以自定义问卷,多维度收集顾客对菜品、服务、环境的满意度。一旦收到差评,会实时推送给负责人,方便及时处理。更贴心的是,评价后还能赠送满减券,带动顾客复购,把评价变成“拉新促活”的工具。

数据统计:实时掌握经营状况 

通过工具,商家能随时查询账单信息,查看营业日报——销售应收、实收金额、客单数、客单价、最赚钱的时段等数据一目了然。收款记录也清晰可查,微信、支付宝、会员储值等不同支付方式的流水实时统计,让商家对经营状况心中有数,及时调整策略。

食品安全:外摆生意的“生命线”

无论经营模式多新,工具多先进,食品安全都是底线。外摆场景下,更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食安问题。

硬件上,外摆区域必须配备带盖垃圾桶和防尘蝇设施;食品加工操台离地高度至少80厘米,禁止直接在地面处理或存放食材;原料不能露天存放,每场次的菜品还要做好留样。

菜品管理更要严格:热食类菜品保温温度需≥60℃(中心温度),用探针式温度计检测,常温下暴露时间不超过2小时(夏季缩短至1小时),低于60℃需在4小时内售完或丢弃,二次加热必须达到75℃以上,且不能反复加热超过1次;冷食类菜品需冷藏在≤5℃环境中,售卖时若没有冷藏展示柜(柜内温度≤8℃),陈列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25℃以上环境)。

一旦发生食安问题,要立即停止经营,并在30分钟内报告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把风险降到最低。而餐饮供应链管理系统对食材溯源、存储条件记录的功能,也能为食品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从星级酒店摆摊到街边门店外摆,餐饮人用行动证明:生意不是一成不变的,换个思路,就能在变化中找到新机会。消费降级下,人们更爱性价比;需求升级中,人们追求好体验。外摆、外宴等形式,恰恰满足了这些需求。

有政策支持,有协会助力,有先行者的经验可借鉴,还有数字化工具帮忙提质增效,现在正是餐饮企业拓展外摆等新业务的好时机。只要做好产品、管好成本、守好安全底线,相信更多餐饮人能在新赛道上跑出好成绩,让生意越做越红火!

在线咨询购买咨询电话咨询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