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入库是餐厅每天都在做的事,但是,很多餐企成本管控不见成果,其实就是因为在入库环节存在疏漏。
本次10大核心场景系列课程,天财商龙高级运营顾问郝传盛老师,就从门店验收入库的管理角度,为常见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梳理了详细的门店入库规范。
2个维度做好入库环节
餐饮门店的入库环节,实际上可以分为2个部分:一是原材料的数量准确、质量可靠,称为“验收”;二是对账的账目清晰,价格准确,称为“入库”。
这两个环节,分别需要不同的人员关注。在验收环节,需要采购和档口负责人仔细核对,而入库环节则依靠库管和财务人员关注。
在课堂上,郝老师罗列了餐饮企业在验收环节的常见问题:
并指出,验收是“现场工作”,供货商送货时门店必须有人现场验收,在数量上应与采购计划一致,送多送少都不对,此外门店应在称重同时拆封检查,否则将影响后续菜品出成率,不利于成本管控的准确性。
在入库环节,郝老师特别强调了门店常见的一个“离奇”问题,即“门店整体毛利没问题,当核算档口成本的时候,有的档口成本过高,有的档口成本过低”。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因为门店在入库时以供应商的入库单据为准,造成数据不准确。
5个步骤保障入库准确
一、制定验收标准。
通常来说,验收标准就是采购标准。因此,餐饮企业首先要整理出原料的规格、验收等方面的文字描述。具体包括产地、品项色泽、单份原料的规格等等。
二、确定好送货时间并准备好验收容器和衡器
郝老师建议餐饮企业将各供应商的送货时间间隔开,错峰验收,效率都更高。
三、确定好参与验收的人员
一般是要求三方验收(厨房、库管、供应商),但是由于目前天财商龙供应链智能电子秤可以支持拍照,所以也可以两方验收完成这项工作。
四、规范使用智能电子秤
郝老师强调,智能电子秤的优势在于实现多岗位的“协同办公”,让数据在一个闭环内,确保了准确性、避免采购漏洞。
此外,他也介绍了很多天财商龙供应链智能电子秤的优势功能:
五、验收过程中的细节要求
郝老师强调,在落地执行过程中,并不是依靠系统能够完全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更多的进行各岗位人员的组织执行和能力培养。
4个常见错误影响入库单准确性
很多库管或财务人员经常会问:系统录入时,录错了怎么办?
从操作的角度上说,发现的及时性大于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郝老师介绍了几种发现错误的方法:
1、品项名称错误。在制作成本卡时,如果和业务使用时品项名称不同,会形成只有理论用量,没有实际用量,就会造成月末报表分差过大。
2、规格错误。这是一种由于验收时、供应商送货时、采购标准未写明等原因造成的错误,实际上就会形成用花了高质量原料的钱,用了低质量原料的活,导致毛利降低。
3、单位错误。每天查看入库单就能及时发现此类问题。
4、数量/单价错误。
3张报表精细查询门店采购数据
原料分差分析表:查看期初入库、期末理论用量和实际用量的情况
品项进销存按类型查询的报表:记录品项周转、流转、往来的情况。
采购供货商对账表:每个月财务人员可以从这张报表上与供货商进行结算。
如果您需要本次课程的详细讲义,可关注“天财商龙”官方微信,并回复“入库”获取下载链接。
更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