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中国餐饮行业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从消费类型来看,2024年6月份商品零售额为36123亿元,同比增长1.5%,而餐饮收入为4609亿元,增长5.4%,仍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但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样,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天财商龙餐饮研究院整理
从开关店趋势来看,开店趋缓均不及2023年,但关店数量却显著增多,截止6月30日,关店数达到105.6万,接近2023年全年的关店量121.9万。可见,餐饮行业正逐步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天财商龙餐饮研究院整理
从各业态整体门店量来看,目前餐饮门店总数约为743万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约100万家。
在正餐领域,湘菜和牛蛙类成为仅有的两个门店量增长的细分赛道;快餐市场则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增长态势,细分赛道的增长分化明显;咖啡与面包烘焙市场得益于90后消费者群体的崛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而小吃快餐、茶饮与烧烤的增长则低于餐饮市场整体增速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天财商龙餐饮研究院整理
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寻找新的增长点。
01从天财商龙数据看不同业态表现
正餐业面临挑战--消费力降低
根据正餐市场6月数据显示,日均营业额在同比和环比的基础上每日下滑约200元。尽管客流量与5月基本持平,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仍显不足。人均消费的下降进一步凸显了正餐业面临的挑战。
数据来源:天财商龙餐饮研究院
一些经营多年的知名精致餐饮品牌正面临退出市场的危机,精致餐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经营艰难。
与此同时,地方菜系在市场上异军突起,成为新的增长点。湘菜、贵州菜等地方风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展。以兰湘子和费大厨为例,这些品牌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菜品,成功在多个省市开设了众多分店。此外,贵州菜系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同样受到追捧,其特色美食如贵阳肠旺面、遵义烤鸡成为美食爱好者的新宠。
费大厨辣椒炒肉
在正餐品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中,一些企业开始下探快餐市场,推出更具性价比的快餐品牌。例如,小菜园推出的“菜手食堂”,旨在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火锅业迎接新趋势--平替战略
根据火锅市场6月数据显示,日均营业额虽然环比有所增长,但同比却显示出下降趋势;人均消费同样呈现下滑,表明了消费者趋向更加理性和经济实惠的选择。
数据来源:天财商龙餐饮研究院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中,各大火锅品牌纷纷推出了平替产品,或通过开设副牌或新型门店,实现产品的微量化和服务的轻量化。
如海底捞推出了“嗨捞-小嗨火锅”,以80元的亲民客单价吸引顾客;楠火锅的3.0店型通过极具竞争力的价格—1.9元的素菜、9.9元的鲜牛肉和39.9元的锅底—成功吸引了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大斌家串串火锅则通过小火锅和外卖专门店的模式,拓宽了自己的服务范围。
海底捞“嗨捞-小嗨火锅”
市场的变化也催生了新的火锅品类。鲜切牛肉自助,以其接地气的价格和新颖的就餐体验,成为牛肉火锅的另一种选择。酸汤火锅,作为冬阴功泰式火锅的经济版,也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快餐业的变革--极致模型正在形成
快餐业态的6月数据显示,日均营业额、客流量及人均消费均呈现环比下降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出现显著跌幅。在经济形势趋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快餐的需求转向更为实惠的选择,快餐的极致模型正在形成。
数据来源:天财商龙餐饮研究院
今年第一季度,肯德基和必胜客的客单分别开始下滑,呷哺呷哺也全面下调套餐价格,还有上文提到的正餐品牌小菜园推出旗下快餐品牌“菜手”,都可以看出快餐业正在采取新的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以保持竞争力。
小菜园快餐品牌“菜手食堂”
随着市场的变化,一些头部快餐品牌开始逐渐淡化“快餐”标签,转而使用“简餐”“现炒”“现做”等词汇,旨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和多样性的需求。
02逆境求生
顾客虽趋于节俭,但消费并未停滞。
饮食作为基本需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消费者在当前环境下更加注重性价比,寻求在有限预算内的优质用餐体验,而餐饮业也正迎来新的增长点。
性价比与日常需求的结合
性价比更高且满足日常需求的餐饮品类更受青睐。
例如,江西小炒以每百元提供六道菜的套餐,足以供三人分享;而天水麻辣烫则以69元的亲民价格,提供满满的一盆美食,性价比极高。
天水麻辣烫
这些品类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基本需求,还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贴近日常生活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喜爱。尽管热度可能不持久,但其火爆程度却不容忽视。
一人食、小碗菜成为新宠
随着单身经济的兴起,一人食已成为新的市场趋势。
呷哺呷哺一人食套餐
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单身人士经常独自用餐,这一需求促使市场上涌现出更多针对单一消费者的餐饮服务。
小众旅游地的餐饮业迎来爆发期
精打细算的年轻群体越来越偏爱小众县城旅游地,如五一假期期间袁家村游客量破70万,餐饮业日营业额超200万元。
这种趋势预示着未来几年旅游业及其餐饮服务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而服务好旅游顾客,就是品牌树口碑、建立品牌的最快捷方式。
和顾客的“距离”更近一点
如今,面对顾客的消费审慎、成本的持续攀升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品牌不得不调整战略以求生存与发展,调整定价、或向“亲民化”转型、亦或推出“低价”副牌来深入探索细分市场等等。
因此,餐饮业已正式进入“加速淘汰”轨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存活企业更需要逆流而上,在多个层面不断强化与顾客的联系。
物理上靠近顾客。如选择在社区开设门店、进入校园、将店铺迁移到菜市场、或是开展户外业务等。
情感上贴近顾客。如建立私域流量系列、构建社群矩阵、举办线下活动等。
营销上接近顾客。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进行营销。
除此,还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智慧,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迎接新一轮的增长机遇。
这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的挑战,更是对整个餐饮行业的反思与革新。